财经头条95号|深圳半导体“惊喜”风暴

界面新闻记者|张锡龙梁宝新路克彦界面新闻编辑|林腾刘方圆 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正在加速发展。最新的惊喜来自深圳。 2025年湾核博览会上,该市打出了“王牌”。新凯来带来了多种高端工艺设备。万里研子公司推出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打破瓦森纳协议垄断。企云坊推出全国EDA工具链。汇川技术、云天励飞、华润微电子等企业也纷纷亮相。几乎所有观众都能感受到信号。中国半导体将从深圳返回。万里燕CEO刘桑表示:“我们有信心能够从追赶到并跑,而且一定要领先。”近年来,中国半导体在“绞杀”背后不喊口号,一直在悄悄修补链条。深圳选择了最艰难、最踏实的道路,完成了一切从设备到软件、零部件和测试环节。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Shinkairai的崛起只是冰山一角。这背后是深圳长久以来的产业韧性,也是中国半导体体系整体崛起的一个缩影。这种势头正在全国蔓延,从装备制造到芯片设计、封测材料到晶圆制造的全链条国产化浪潮正在形成。在Baychip展会上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时,接受解放新闻采访的不少展商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尽管我们谦虚地面对国内外厂商的差距,但中国半导体的前进趋势没有改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测试中心,必将成为全球半导体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柱。 Baychip展厅拍照新闻记者 解美安 国产半导体制造设备深圳预展 “如何前往新凯瑞展位?”走进深圳会展中心,这是很多参观者说的第一句话。即使您的公司没有直接涉足半导体制造设备业务,参观这家前沿的深圳企业几乎也成为参加2025年湾区半导体产业绿博会(Beycore Expo)的必去目的地。 BayChip展会于10月15日至17日在深圳举行。上午10点不到。展会第一天,新科立赛莱及其子公司万里研就已座无虚席。人们聚集在走廊里观看摊位旁边的宣传视频,甚至挤进街对面的摊位。不少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整个过程。三天来,展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家展商累计参观人数已达11.23万人次。如果说展厅的人流量是人气的指标,那么新凯来及其子公司的此次参展则代表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真正突破。这些成果涵盖了大部分长期“卡住”的关键环节,从刻蚀、光学计量、薄膜沉积到超快实时示波器、EDA设计软件,连接了设备侧和设计侧两条技术链。 10月15日,集面新闻记者在Baychip展会上看到,莱新凯全面展出了薄膜沉积设备、刻蚀设备、光学检测设备等16款设备产品。展示了我公司在工艺设备和定量检测设备领域的布局。 Shinkairai 成立于 2021 年,过去几年一直笼罩在神秘之中。今年3月首次推出SEMICON China 2025上,一次性发布了五种工艺装备产品:EPI外延设备(峨眉山)、ALD原子层沉积设备(阿里山)、PVD物理气相沉积设备(普陀山)、ETCH刻蚀设备(武夷山)和CVD薄膜沉积设备(长白山)。在短短几年内,Shinkairai已开发出国产高端工艺设备,涵盖了初级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各个方面,包括工艺测量、蚀刻和薄膜沉积。业内人士表示,其重要性堪比“北华双+中微+中科飞奇+拓晶科技”的总和。新凯莱的崛起,弥补了深圳乃至全国半导体产业链的重大短板,也缓解了国产设备领域的燃眉之急。现在回想起来,我看到公司的工艺设备和质检设备在2017年投入使用。2018年,连同本次BayChip展会上各子公司发布的新产品,共同构成了Shinkaira走向自主可控芯片制造系统的路线图。 照片是界面新闻记者在凯瑞新展位拍摄的。据界面新闻报道,虽然新凯来尚未公布任何新产品,但其子公司万里燕、汽云坊却备受关注。前者推出了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后者推出了两款国产EDA设计软件,分别缩小了国产测量检测设备与国产高端电子设计工业软件之间的技术差距。示波器是电子信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的重要设备。它用于分析从芯片设计验证到量产测试的整个过程中电气性能的变化。长期以来e、中国企业被排除在高端示波器市场之外。全球市场几乎由是德科技、泰克、力科等厂商主导。虽然国内产品大多停留在8GHz至18GHz范围,但主要是国外产品的带宽普遍超过60GHz,甚至可以达到110GHz。更为严重的是,高端实时示波器(带宽≥60GHz)因瓦森纳协议、美国出口管制清单(CCL)等规定被列入安全管制项目,禁止向中国出口。长期减缓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如今,这一模式已被改写。 “万里研是一家为解决‘窒息’问题而生的公司。”万里研CEO刘桑告诉界面新闻,万里研推出的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带宽超过90GHz,将国产示波器性能提升50倍0%。可支持3-5nm工艺芯片测试,工艺水平全球第二。也弥补了我国在高端测试测量设备领域的短板。这支迅速升至世界第二的球队平均年龄仅为28岁。刘桑表示,团队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起来的,目标只有一个:克服停滞不前的问题。 万里眼展会(界面新闻记者 摄)新凯来在测量检测设备领域不断进步的同时,还将其独特的创新延伸到了设计软件层面。 10月15日,其云坊另一子公司首次向行业推出电子EDA综合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两大软件产品。这被认为是我国高端电子设计工业软件领域的重大突破。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是电子设计和芯片的基石,广泛应用于芯片设计、芯片封装和PCB设计。 IDC数据显示,目前市场对国外厂商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西门子26%,Altium 25%,Cadence 20%,Zuken 16%,本土化不足5%。其云坊电子工程公司EDA事业部总裁袁毅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全球70%左右的PCB产能集中在中国,高端PCB产能占比超过90%。然而,虽然中国在制造工艺上已经具备很大优势,但在设计阶段,尤其是高端设计领域,还存在明显差距。其云坊推出的电子EDA产品通过构建完全自主的电子EDA工具链和端到端的工业服务和可控性,实现了对国外软件的全面替代,并已被多家公司推向市场。那里据报道,该软件在电子电路设计的重要指标方面在业界名列前茅。产品性能较行业标杆提升30%,支持多人并行协同设计和远程巡检,硬件开发周期缩短40%,早期智能辅助设计发布成功率提升30%。同时,企云坊还打造了产品生态系统。其EDA工具链跨越国内多种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兼容众多环保软件平台。核心部件决定了半导体器件的质量和性能。设备的精度、速度、安全性和效率必须通过核心部件来实现。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汇川科技总裁朱兴明四年前就集结了400多人的研发团队,解决“堆栈”问题我国半导体器件核心部件的问题。 “其中一些问题已经解决,大部分正在进行中。”本次展会,汇川技术展示了近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首个全场景智能电气设计软件平台,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实现整个IT层和OT层流程的软件平台之一,节省50%的机械设计成本和时间,节省60%的电气调试时间。朱兴明表示,他正在与多家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甚至原材料制造商合作,攻克高速高精度机械共振的算法和仿真问题。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零部件是光学器件,其次是气体、液体和真空,我们正在加速这些核心零部件的开发。目前,汇川工业半导体95%国产化,MCU(微控制单元)国产化75%,微控制器90%国产化。”f逻辑芯片独立可控,电源管理芯片尤其是汽车级电源管理芯片也开始全面国产化。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替代,然后在此基础上要解决优化问题。中国半导体设备和核心零部件的发展路径与国外不同,我们从小事做起”,我们做很多定制产品来适合中国的半导体设备,比如高效率、温度特性、工作特性等。但这还不够。中国的设备已经变得越来越智能。 “朱芯到软件设计、核心零部件,深圳企业逐步形成协同创新格局,推动国产半导体装备从“一点突破”走向“体系完善”。这一系列进展,构建了更加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基础。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半导体第三极区域“湾区共振”正在形成。新一代的崛起毫无意外地发生。这背后是深耕20多年的深圳半导体产业体系。 2001年,深圳入选首批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他开创了以芯片设计为核心的产业,创立了海思半导体、汇顶科技、国民科技等大公司。 2010年前后,家电需求旺盛,华强北等企业进入市场。逐步发展。 2020年前后,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深圳国资大力支持产业链其他核心环节,加快补齐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环节不足,形成了“强发展、强发展”的创新路径。在此背景下,最重要的中央装备环节——深圳新凯莱诞生了。目前,该公司订单量已超百亿,客户包括深圳鹏芯微、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等晶圆厂。在力兴、国力股份及行业专家眼中,新凯莱已经 成为深圳“补链条、强核心”的标志性企业,也正在全国各级半导体供应链中创造新的国产替代机会。特别是,性能方面有显着的改进。据界面新闻报道,多家在广州、深圳注册的半导体企业在国内营收呈现高增长。今年上半年:德明利增长88.8% 41.1亿元,云天励飞增长123.1%至6.5亿元,江波龙增长12.8%至102亿元,百威存储增长13.7%至39.1亿元,兴森科技增长18.9%至34.3亿元。 界面新闻记者图表背后的深层驱动力 界面新闻记者图表背后的驱动力是下跌的市场。近年来,深圳硬科技企业的整体崛起,为研发提供了现实的场景和稳定的市场。随着家电、新能源、通讯设备、自动驾驶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圳已成为距离终端最近的半导体测试中心。2024年,英视创新在深圳的影像设备年营收预计将达到56亿元。便携式储能公司振浩创新销售额预计突破80亿元。骨传导耳机制造商少音科技营收预计接近71亿元。 3D打印设备销售企业拓铸科技创想3D分别约为50亿元和22.9亿元。云鲸智能是一家全球机器人公司,销售额约30亿元人民币。这些硬技术企业的成长不仅推动了高端制造,也为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和设备制造商提供了持续的测试和应用场景,形成了市场倒逼创新、创新反哺市场的循环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达到2564亿元,比上年增长26.8%。 2025年上半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不仅是深圳,广州乃至广东省都在加速建设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迎来整个半导体的崛起尘土飞扬。早期,广东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正处于发展阶段,明显的短板是晶圆制造、封装测试。 2020年,广东设计产业营收约1500亿元,而面料产业晶圆约25亿元。随着华润微12英寸生产线、粤芯12英寸生产线、增芯12英寸生产线的投产,该领域的差距正在缩小。在今年的BayChip展会上,为数不多的晶圆制造参展商之一的华润微电子的12英寸晶圆、8英寸晶圆、掩膜版等展品被参观者包围,纷纷拍照留念,并反复询问生产应用状况。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规模大、生产和出口增长快、产业链布局全面。大湾区客户普遍认为近50%,包括汽车、工控、新能源、智能等。中国润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龙10月15日表示,位于深圳的12英寸特种功率集成电路生产线已于去年底投产。该公司目前正处于产能提升阶段,计划每月生产 40,000 台。 “今年产量可能达到 5,000 辆,预计 2027 年达到满产。”在下游应用方面,大湾区企业正在转向更实惠的工业和汽车级产品。华润微电子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该工艺平台涵盖40纳米、55纳米、90纳米技术节点,计划量产各种尺寸的产品,面向工业控制、车规等高端领域。 “比如在汽车领域,我们做芯片的管理”广州增芯科技还正在推动汽车级产品的研发,例如汽车雷达微镜、LBS和HUD微镜。该公司拥有国内首条12英寸智能传感器和汽车级特殊工艺晶圆生产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月产2万片晶圆的产能。图:华润微电子晶圆报记者界面与此同时,新技术趋势正在湾区加速发展。半导体的发展遵循摩尔定律。然而,2015年以来,芯片制造工艺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7nm、5nm工艺量产因延期而面临瓶颈,芯片行业进入后摩尔时代。通过简单地减少流程来提高再绩效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困难。芯片开发已演变为两种驱动研发的方式。一种方法是继续我们荷兰国际集团先进的制造工艺进一步缩小了电子逻辑的尺寸。尺寸。第二个是先进的堆叠实现,旨在增加高度而不是减小平面尺寸。以云天力飞为例,该公司与生产技术制造商合作,在12nm和14nm工艺节点上创新其“算力构建块”架构。云天励飞总裁兼CEO陈宁曾表示,12nm和14nm各代工艺之间的差距,导致很难设计出能够实现300T以上海量算力的单芯片。因此,“算力积木”可以基于国内相对成熟、算力较小的芯片设计工艺,如16T算力,封装成叠块。该公司去年已经封装了八块芯片。珠海硅芯​​科技有限公司汇聚28家企业,在展会上设立生态专区专注于先进的芯片组和封装。公司核心业务是新一代2.5D/3D堆叠芯片EDA软件设计。硅芯科技展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这种模式还没有达到主流业务水平,所以如何打通上下游就显得尤为重要。 “2.5D和3D堆叠设计模块的流程和数据互操作性相对复杂。目前,我们的工作之一是为封装和测试制造商制作数据集和流程。它已成为物理设计、模拟和验证的设计工具,从而提高流片成功率。”目前需求激增的另一辆卡车是AI。随着人工智能、仿人机器人、智能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兴起,高性能计算机芯片、低功耗芯片和智能芯片是发展重点。据WSTS统计,总体增长率2024年全球半导体的增长率约为19%,与AI密切相关的产品增速明显高于此。其他产品,例如存储芯片,将增长81%。专注于大型模型,猎鹰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今年推出了全新的端到端人工智能集成解决方案智翼。猎鹰科技销售总监邓强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对人工智能的需求非常旺盛,产品已获得多个人工智能最终订单。业务推出后。今年,猎鹰科技还推出了面向DSA设计的敏捷EDA处理器开发平台ArchitStudio,已获得汽车、通信、安防等领域的订单。半导体行业尤其是下游行业正在出现新的趋势。何小龙表示,在芯片设计领域,与下游应用公司合作开发特定的芯片架构推出高利润率的产品是国外各大厂商共同的竞争策略。国内厂商也在借鉴这一点。 “目前汽车、工业等主要应用市场集中在中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走在前列,打破了对国外架构的依赖,也提供了差异化竞争力。”中国为中国 大湾区企业的涌现只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变化的一个缩影。半导体产业链中存在材料、设备等环节。但与此同时,国内半导体产业几乎所有半导体产业链环节都受到国外厂商的影响。为了冲破“停滞”封锁,越来越多的国内半导体企业举起民族替代的大旗。晶圆制造是典型的举个例子。 SEMI数据显示,到2024年,中国晶圆厂的平均国产设备验证周期将从24个月缩短至14个月,本土设备制造商的份额将从2020年的7%提高到2024年的19%。尤其是技术难度较高的光刻、刻蚀和薄膜沉积三大领域,此前均由东京电子、应用材料等国外厂商主导。如今,北华索、中微电子、拓晶科技等家用设备厂也享誉全球。其中,中微5nm刻蚀设备成功导入台积电产线,北方华创14nm刻蚀设备批量供货。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本土设备厂商的业绩也暴涨。 2025年上半年,北花双营收161.42亿元,同比增长29较去年同期增长0.51%,在全球厂商营收中排名第七。是一家半导体设备公司,成为唯一一家跻身前十的中国公司。万里燕展台,新闻记者解美安拍摄。在当前最热门话题的AI芯片领域,摩尔线程、寒武纪、沐希安等一批年轻的芯片设计公司也在为英伟达的技术打开裂痕。 墙。例如,寒武纪旗舰思源590的性能已与Nvidia A100芯片相媲美,并被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厂商广泛用于训练大型模型。强劲的下游需求也提振了寒武纪的利润。今年2025年一季度,寒武纪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42倍,实现持续盈利。大湾区为芯片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场,而以上海为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依托深厚的工业底蕴,涵盖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等全产业链。事实证明。得益于地方政府的特殊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以及人才发展政策的支持,上海已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独立的战略高地。以上海临港工业区为例。 2019年之前,该领域仅有3家IC公司。到 2024 年,这一数字将超过 300 家,其中包括许多知名半导体公司,包括设备制造商美光、代工巨头中芯国际以及测试和封装领导者电子科技。在工业区,需求可以带动供给,加速先进技术的验证和实施。这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集成生态也被称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奇迹”。在供应领域产业链上,有一个著名的战略,叫做“China for China”。至少五年前,这对于半导体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场景。但短短几年时间,“中国为中国”已成为永久的现实。
特别提示: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如有)由自有媒体平台“网易账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请注意:以上内容(包括照片和视频,如有)由仅提供数据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和发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